圖片的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中山路街口,拍攝時間是1961年代(民國50年代)。1895年(明治28年)以後,台灣總督府引進新式市場制度,西門市場為首座示範性近代市場,建立於1908年(明治41年)。爾後,市場即隨各地市街改正而林立。關西地區在1908年(明治41年)已設屠獸場於北門口,1914(民國3年)6月市街北側被選為市場用地,由陳達有家族捐出土地555坪。同年12月,此一市場用地被納入公共事業營造物,蔬菜果類均陸續集中於此處販賣。不論是正式市場或攤販集中區,通常是上午開市營業,中午前收攤休息。大體上,不論是攤商數或營業金額均快速增加,至於果菜、日用品、布匹、魚肉、雜貨等類別的新增,即攤商種類的多元化是攤商數增加動力之所在。現在關西的街頭跟早期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可能是因為這裡沒有工業區,所以沒有市地重劃或是大片農地改建地的狀況,只有一些老舊房子的翻新。關西的市場也一直都在同樣的位置,是這個純樸的小鎮特有的韻味,整個街區都還可以看到之前的建物或是街道樣貌,而不會像是許多的都會區看到的都是整片的重劃區,把之前的舊建物都拆除掉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