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祠褒忠匾額,清乾隆56年(1791)桃澗堡廣興庄總理宋廷龍,從新埔枋寮褒忠亭分香,於廣興庄創建「義民亭」。當時懸掛了四塊木匾,分別是「為國勤王」、「崇祀報功」、「御筆褒忠」、「義存千古」。平鎮宋屋褒忠祠(義民廟),常被稱為中壢義民廟,民國40年編著的「褒忠祠誌」,仍習慣用舊名「中壢褒忠祠」。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桃園新竹廣東庄、泉州庄和熟番社共同組成保衛鄉土的義民軍,協助清軍打擊林爽文軍隊,乾隆53年(1788)亂事平定後,乾隆皇帝特頒御筆廣東庄「褒忠」、泉州庄「旌義」、熟番社「效順」以嘉獎義民為國犧牲精神,新竹六家林先坤等人特搭建榕樹門樓恭迎敕旨,並恭建聖旨樓安置。宋屋「褒忠」牌匾是由新竹枋寮褒忠亭(義民廟)所贈送,懸掛於正殿明間神龕正上方,褒忠二字之間正上方還有乾隆御筆的硃砂印。匾長約四尺一吋,高約二尺三吋,字大一尺九吋八分。乾隆皇帝特頒御筆「褒忠」以嘉獎義民為國犧牲精神,新竹六家林先坤等人特搭建榕樹門樓恭迎敕旨,並恭建聖旨樓安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