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應元西藥行

跟應元西藥行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應元西藥行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應元西藥行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應元西藥行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政府將製藥工業視為重要國防及民生工業,積極推廣各類藥品製造,民營藥廠迅速增加。加上醫療費用高,民眾習慣自行到西藥房購買藥品,使得臺灣西藥業快速成長,進入黃金年代。
應元西藥行第一代蘇友荒原為學校教師,民國45年(1956)以蘇家先祖─清朝文武秀才蘇應元(1805-1856)為名,轉行經營西藥行。原址設於建國路(今民權路一段)與東門圓環交叉口,新建國戲院旁,之後才搬遷到民權路二段現址。家族另有成員開設應元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之後改為豐田藥品)。
應元西藥行早期向中盤商、國產藥廠如杏輝、生達、中國化學進貨,主要客戶包括省立臺南醫院(今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地區衛生所和私人診所,也與其他藥行如永興藥行等串連,共同承攬醫院藥品銷售標案。應元西藥行第二代負責人蘇正成也曾幫忙送貨到醫院和診所。
但因藥政法規鬆散,藥業亂象叢生,政府於民國73年(1984)實施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臺灣優良藥品規範),強調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流程之現代化品質管理,國產GMP廠所生產之藥品可優先列入省立醫院藥品聯合採購(省聯標),無法符合規範的藥廠遂逐漸被淘汰;原先從藥房進貨的醫院也直接向藥廠進藥,盤商生意逐漸走下坡。
民國84年(1995)全民健保施行,改變民眾用藥習慣,大多轉往醫療院所看診取藥,致藥房零售市場萎縮。此外藥事法修訂,處方藥不能公開陳列,需請藥師管理,中小型藥行只能改賣成藥,又不敵連鎖藥局競爭,已逐漸式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23號
可容納人數
5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3845
所在地-經度
120.206138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週一到週日
電話
06-222-6600
參考資料
1.蘇家先祖蘇伍於鄭氏時期入墾太爺庄(今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第五代蘇應元為秀才出身,地方頗具聲望。大厝位在今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中正路一段44巷內。 2.1895年清廷割臺,10月臺南府城受日軍包圍,日本乃木希典中將所率第二師團於二層行溪附近之太爺庄受蘇家子弟抵抗,之後駐紮於蘇家祖厝,部隊集合時馬蹄踏破中庭地磚。 因臺南守軍劉永福已逃往大陸,巴克禮與宋忠堅兩位牧師受府城人民請託,與士紳代表由小南門步行至此遞交請願書,希望日軍和平進城,確保臺南免於戰事,兩位牧師也獲日本天皇頒發五等旭日勳章。大厝亦成為見證巴克禮牧師與日本乃木希典會談,確保府城和平之歷史場域。 3.蘇氏家族蘇丁受(1905-2006)為臺南市小兒科及內科名醫,曾於臺南市青年路23號開業,故居位於鐵道旁,因鐵路地下化,今已拆除。
相關人物
蘇應元、蘇友荒、蘇正成
現況
正常營業,傳承至第二代
資料來源
2018《臺南市常民生活文化研究系列─中西藥行產業調查計畫》附錄,臺南市: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時間分期
1956
交通方式
公車、自行開車
撰寫者
鄭佩雯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