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水豆簽羹

跟鹽水豆簽羹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鹽水豆簽羹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鹽水豆簽羹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鹽水豆簽羹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鹽水小吃有三寶:意麵、豆簽羹和豬頭飯。其中豆簽羹獨步南瀛,膾炙人口,有口皆碑。
鹽水豆簽羹是陳水傳於1945年設攤創立,小吃攤設立在鹽水牛墟,因牛墟營業日固定在每月一、四、七日,因此取攤名為「一四七」。
陳水傳經營小吃攤菜色經常推陳出新,他販賣過肉羹、魚粥、肉燥飯、土魠魚羹、四腳仔魚羹……等等,後來嘗試將雜貨店販賣的「包仔簽」,加上虱目魚、蚵仔、鹹瓜、蔥蒜仔酥等佐料來烹製「豆簽羹」,沒想到一鳴驚人,鹽水人趨之若鶩,於是陳水傳便專一販售豆簽羹。
豆簽是以米豆磨粉製成類似麵條的條狀食品,曾是鄉下農家的家庭食物,但吃起來澀口,陳水傳建議豆簽供應商在米豆粉裡添加鴨蛋,製成的豆簽不澀,且更香甜,更有營養,讓陳水傳的豆簽羹更膾炙人口。
陳水傳往生後,豆簽羹攤傳給二兒子陳進明。陳進明除賣豆簽羹外,也當廚師辦桌,後因分身乏術,而將豆簽羹攤讓給妹婿范漢祥經營。
1987年,范漢祥接手大舅子陳進明位於朝琴路伽藍廟斜對面的豆簽羹攤後,改進湯頭口味外,蚵仔購自嘉義布袋,現撈虱目魚購自七股,先在住家初步整理後,到賣場才清洗、汆燙,以保新鮮口味,讓鹽水豆簽羹更受食客的喜愛,而贏得鹽水必吃特色小吃的令譽。
第三代傳人范志雄在就讀國中時便會到店裡幫忙,現在已獨撐一面,范漢祥、李金花夫婦每天仍到店裡協助,范漢祥幫忙豆簽羹的烹煮,李金花則幫忙招呼如潮食客。
位於朝琴路的「鹽水豆簽羹」為擴大營業,已於2012年遷到伽藍廟左側房舍,讓原本只能坐在騎樓的顧客,可以在店裡面悠閒用餐,享受屬於鹽水人的午後美食時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鹽水豆簽羹 / 撰寫者:許献平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68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津城里朝琴路19號
可容納人數
35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320913
所在地-經度
120.268264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全年無休 無固定公休日
電話
06-652-8437、0937-496-247
所在地-名稱
伽藍廟邊
參考資料
媒體拍攝 1.吳鳳〈愛玩客〉(三立電視台)來店製作節目 2.陳美鳳〈鳳中奇緣〉(三立電視台)來店製作節目 3.〈食尚玩家〉(TVBS電視台)來店製作節目 4. 〈青春好七淘〉(三立電視台)來店製作節目 5. 〈用心看台灣〉(三立電視台)來店製作節目
現況
正常營業,傳承至第三代
資料來源
2000許献平《南瀛小吃誌》,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
時間分期
1945
交通方式
公車、自行開車
撰寫者
許献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