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麻豆,立刻讓人想起文旦和碗粿,文旦是季節性農產,碗粿卻是日常吃食,尤其在圓環邊「阿蘭碗粿」的推波助瀾下,碗粿的聲名逐漸凌駕文旦之上,成為麻豆的代名詞。麻豆的碗粿店林立,但老麻豆人都知道,中央市場大門口三角窗的「助仔碗粿」才是真正的麻豆碗粿老店。
「助仔碗粿」創始人李助(1911-1982)因父親長年臥病在床,8歲便須負擔家計,他幫人賣蚵嗲,有時提著母親李陳素(1877-1938)炊製的碗粿沿街兜售。後來追隨一位辦桌的長輩學習廚藝,於是白天工作,晚上才能賣碗粿,李助成年後,承襲母親炊製碗粿的技藝,加上辦桌的豐富經驗,專注於碗粿的炊製及販賣。
早期,麻豆街仔(泛指今麻豆市區)尚未集結成市,李助便挑著碗粿大街小巷販賣,市集形成時,李助便在市集旁停放腳踏車的空地上擺攤販賣,因口味大眾化,地點好,停車方便,生意極佳,「碗粿助仔」的名號便給叫響了。1950年停車場改建為中央市場,「碗粿助仔」便遷入市場大門口三角窗的店面,正式掛牌「助仔碗粿」營業。
「助仔碗粿」由李助創業,第二代傳人李崑進,1954年國小畢業後即隨父親販賣碗粿,習得炊製碗粿的技藝,1995年因喉部開刀傷及聲帶,為免技藝失傳,而於1997年傳給剛服完兵役回來的兒子李文凱,是為第三代傳人。
「助仔碗粿」每天三點半開始製作,清晨開賣,新鮮、滋味好,往往未到中午便賣完,向隅者只能望攤興嘆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