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祿記包子

跟祿記包子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祿記包子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祿記包子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祿記包子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南人暱稱「包仔祿」的「祿記」,是許多老臺南人古早回憶,百餘年來,祿記賣包子、水晶餃、饅頭,飄香四代。
沒有大型招牌,棲身在開山路小巷裡尋常民宅的祿記,不容易被發現,然而,因緊鄰清水古寺旁,故很多人會以清水寺作為尋找祿記之標的。
祿記創立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第一代石德祿原在中國福州經營包子、水晶餃點心店,爾後,帶著一身好手藝,渡海來臺定居臺南府城,現已傳到第四代石珍錡夫婦,第五代也常駐店內幫忙。
祿記第一代石德祿、第二代石雨瑞、第三代石文雄到第四代石珍錡接力經營,從最早肉包一個5角、水晶餃3角、饅頭2角賣起,到如今肉包一個28元、水晶餃一個16元,價格的變更見證時代更迭。
走過百年,祿記口味不變,唯一變遷的是炊製水晶餃、包子工具由早期竹籠改成蒸氣爐,及最原始的店面不幸在二戰期間遭炸毀,重建為低矮磚造的木製平房,後又再整建為今日的五層樓透天厝。
「現捏、現包、現蒸、現賣」是祿記食品好吃的關鍵;包子、水晶餃、饅頭均遵循古法製作,麵團需於前一天揉製,以自然發酵超過10小時的「老麵」擀製外皮,內餡係將豬肉、蝦米、筍段等配料炒香,味道豐而不腴,純手工製作不假手機器,數量有限,這樣的堅持,才得以確保百年風味不走味。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祿記包子 / 撰寫者:曹婷婷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59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3巷27號
別名
包仔祿
可容納人數
約10-20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1886
所在地-經度
120.206507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不定期公休
電話
06-225-9181
所在地-名稱
清水寺街
現況
正常營業,第五代也接手幫忙
資料來源
2013曹婷婷《老店,老滋味:80家臺南老店鋪的傳家故事》,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1885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公車、機車
撰寫者
曹婷婷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