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木桶行第一代為王定,清光緒15年(1889)生,日治時期專製檜木浴桶,做日本人生意,當時,家家戶戶舉凡炊煮米飯、蒸食物、沐浴、如廁等生活大小事項,全都仰賴木桶,是民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王定因為手作木桶的品質好,滿足日本人的高標準,使得桶行生意在日治時期相當興盛,必須雇工以因應源源不絕的訂單。
王定創立的第一代桶行店號已不可考,當時戶籍謄本即註明王家從事「桶製造業」,最初店鋪則是落腳在今天民權路「再發號」粽子旁。王定育有8名兒女,日後分家,王榮木及手足也傳承木桶手藝,各自開店,不過,今僅餘王榮木這一脈繼續開業,目前已由第三代王開弘、王炳文接下百年桶行生意。
第二代王榮木17歲起跟在父親身旁一邊幫忙、一邊學手藝,在王定嚴格監督指導下,木桶行的客源穩定,臺南知名老字號萬川號、克林肉包、福記肉圓等,這些老店所使用的蒸籠全都出自榮木桶行。
日後王榮木以自己的名字為桶行命名,並使用迄今。
桶行在王榮木經營時期幾度遷徙,因為家中食指浩繁,要養育9個小孩,四處租屋做生意,直到1992年落腳臺南市北區公園北路88巷1號現址,自此安身立命。
1962年出生的五子王開弘、1970年出生的八子王炳文在父親退休前夕,因見年邁父親一人製作木桶不輟,不捨家業中斷,兄弟倆於是先後返家承接家業。王開弘原本在外當「黑手」維修車輛,王炳文也在外做板模,兩人是家中唯二男丁,體認承接家業責無旁貸,沒有二話扛下桶行。
兄弟倆原本對於返家接棒興趣缺缺,主要是因為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中期,塑膠桶、鋁製品全面取代木桶,家家戶戶紛紛改用鋁製、塑膠臉盆、塑膠桶、浴缸,木桶業幾乎一蹶不振。臺南在1940到60年代仍有多家桶行,至今只剩榮木桶行一家,桶行產業興衰由此可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