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行擁有百年歷史以上者不在少數,然確切開業年份因無具體文獻可供憑證,多為後人往前追溯、推算作為定論。振發茶行第四代經營者嚴燦城於1973年(民國62年),從當時政府頒發老店一紙獎狀中,載明這是一家至少已有132年歷史老店,加上第一代祖先最早在臺北大稻埕賣茶20年的歷史,第五代嚴鴻鈞據此往前推,振發茶行創業始於1821年(清道光元年)。
嚴家第一代祖先嚴朱自中國福建來臺,初始於臺北大稻埕做茶行生意,後來南遷至臺南府城水仙宮,之後再遷移至民權路(昔建國路)上,從此展開百餘年茶葉買賣生意,振發茶行目前所在的透天厝,曾是整條街上最高的房子,早年茶行生意之盛,無需贅言。
後經第二代嚴財、第三代嚴鐘奇接續經營,至第四代嚴燦城接手時,其甫以第一名成績從臺南一中畢業,原本保送今日成功大學,卻面臨父親驟然離世,年紀輕輕就必須放棄學業承接家業。所幸上有兩位姊姊扶持,協助穩定茶行基業,嚴燦城一掌店便是72年歲月。
嚴燦城妻子是來自臺北信記茶行的千金,兩人是茶業聯姻的一段佳話。嚴燦城岳家在臺北木柵、坪林有茶園,種茶、製茶、賣茶還外銷到新加坡、日本、香港、菲律賓等地,經營茶業一條龍生意,然,因下一代無心繼承,盛極一時的茶葉事業版圖也因此收攤。
嚴燦城年輕時為了顧家庭而犧牲學業,成就手足當醫生,然這份遺憾一直懸在心,他有感於賣茶葉必須看客人臉色,砥礪下一代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第五代嚴鴻鈞與哥哥都如願考上醫生,嚴鴻鈞是一名執業牙醫,從沒想過和曾任國家音樂廳大提琴手的太太周淑莉,之後會有攬下家業的一天。
2011年(民國100年),嚴燦城辭世,生前最掛心的便是茶行的存續,念茲在茲,但卻沒開口要求嚴鴻鈞回來顧店。嚴燦城晚年是媳婦周淑莉陪在他身邊照顧,周淑莉邊看邊學,夫妻倆儘管隔行如隔山,仍在嚴燦城離世後,戰戰兢兢扛起百年茶行的經營。
振發的手包茶,源自祖傳中國福建的傳統包裝,在早期即已是正字標記。嚴鴻鈞接手後,沒有改變過店裡一絲一毫風景,唯一「創舉」是開發茶包讓更多人能簡易地品嘗好茶,2012年(民國101年)獲邀走進新光三越展售,也將茶葉送SGS檢驗,雖曾讓與父親合作數十載的茶貨商不滿,但卻也在日後爆發茶葉食安風暴時,早一步洞燭機先。
事實上,振發茶行於清末就因堅持不羼劣茶、不哄抬價格,得到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頒發「金葫蘆」標章認證,這個精神一直留傳至今。
1991年(民國80年)出生的第六代嚴偉嘉,2017年(民國106年)開始在店裡幫忙。從小看著祖父嚴燦城賣茶,一樣沒想過有一天會回到這裡,然而,祖父在他19歲時曾問他,對茶行有沒有什麼想法?喜不喜歡喝茶?讓他開始思索茶之於自己的意義,如今已考取乙級品茶師證照。嚴鴻鈞一家四口連同習醫的女兒都考取丙級證照,一家人學習品茶、懂茶,身體力行展現對祖傳茶葉文化的珍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