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廣仁宮歷史緣由

廣仁宮歷史緣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廣仁宮,廣仁宮是平鎮伯公潭周邊三座伯公廟(圓屯福德祠、廣仁宮、福潭宮)之一,原為清乾隆9(西元1744)廣東客籍墾民所敬拜,本庄早年荒野旱地土著佔據(山地人),雍正晚期宋姓族人,從廣東遷臺。其他姓族亦相繼遷至本庄,聚居團結合力驅逐土著,趕至河背老街溪為界,各守盤據墾闢荒地,開築溝渠(宮前),土著不服常襲族人洩恨,驚險萬分,工作受阻,寢食難安。族人眾商議決,以安奉福神祈求庇佑,亦可恫嚇土著。延名師勘龍點穴,擇定本宮現址。簡便豎石為神,黃道吉日紅綾披掛,焚香點蠋,開光點眼,虔誠叩拜,果有靈應,土著隔岸聞香撲鼻,以為天神降臨,頓時伏地跪拜,誓解前非,不敢再襲族人,以其靈顯卓著,聖蹟益彰,香煙鼎盛,遐邇皆知,迄今兩百多載,間有修建屢次,但年代不詳,無稽記述,惟有遺留狹矮古色小廟,年久失修觀瞻難堪。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廣仁宮歷史緣由 / 撰寫者:余金龍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21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余金龍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