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永瑞珍喜餅

跟舊永瑞珍喜餅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舊永瑞珍喜餅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舊永瑞珍喜餅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舊永瑞珍喜餅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舊永瑞珍先祖自澎湖移居臺南府城,最初從事柴薪工作,因而接觸到餅業,張炎在習得製餅技藝後,約於日大正6年(1917)前後,於水仙宮附近的杉行街(今普濟街)開設「永瑞珍餅舖」。不料,二戰期間盟軍轟炸臺南,為躲避空襲,餅舖歇業舉家逃難,到戰後再返回時,餅舖盡毀,當時擁有一身製餅手藝的張炎,苦無資本,不但四處搬遷,還曾兩度與人合夥,後來拆夥時「永瑞珍」行號也為他人所用,遂更名為「舊永瑞珍」。
舊永瑞珍重新啟業後,第一筆大生意便是紡織巨賈侯雨利嫁女的喜餅,因此聲名大噪,爾後更承製許文龍、葉菊蘭等名流政要舉辦喜事的禮餅,逐漸成為臺南府城最知名的餅舖。臺南人嫁娶向來禮俗隆重,對於一生一次的大餅,斤兩與數量更有彰顯面子的意味,早年嫁娶若以舊永瑞珍大餅為禮餅,更會讓親友覺得女兒嫁得好,是很驕傲體面的事,「舊永瑞珍」也儼然成為臺南府城婚嫁喜餅的代名詞。
歷經第二代張再興,今舊永瑞珍逐漸交棒到第三代張瑞麟之手,仍以各式嫁娶禮餅、月餅為主要產品。其禮餅堅持遵循古法製作,不僅配方不變、原料供應商數十年不換,就連店裡的製餅師傅也都是資歷三、四十年以上的「老班底」,並以自製的獨特內餡創造出好口碑,無論是滷肉餅、烏豆沙、鴛鴦餅、鳳梨酥、綠豆椪或腰果伍仁,皮酥餡香,也因此成為許多人記憶裡、舌尖上難以忘懷的好滋味。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舊永瑞珍喜餅 / 撰寫者:張耘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19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1號
可容納人數
30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5109
所在地-經度
120.201313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週一至週日
電話
06-222-3716
現況
正常營業,傳承至第三代
資料來源
2018張耘書《臺南府城餅舖誌》,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約1917
交通方式
汽車、機車、公車、步行
撰寫者
張耘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