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為嘉義縣朴子市槺榔掃帚製作過程
在早期農業時代,因為塑膠製品尚未出現甚至仍不普及時,善與大自然共存的先人就地取材,採擷植物的枝葉紮綁成清掃器具,俗稱「槺榔」的臺灣海棗即為數百年來為人們「掃黑」的功臣之一。德興社區過去以務農為生,因地盛產槺榔樹,早期社區居民大都以綁掃帚販賣為副業,經常利用農閒時製作,將台灣海棗樹葉、月桃莖纖維綁成槺榔掃帚。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
拍攝地點:嘉義縣朴子市
掃帚職人:涂梅花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