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紙錢

「硩紙」用的紙錢馬祖話說「錢紙」(ㄐㄧㄝㄥ+-ㄗㄟ+/tsieng31-jei31)。「錢紙」有兩種顏色,分別是「白錢」和「黃錢」,它的使用場合也不同。一般而言,「黃錢」的價值較高。愈古老的社會規矩愈多,時代進步了,稍大型的廟宇點香,都是用打火石引燃瓦斯做點香的火種。古人無此設備,講究的鄉親會用「黃錢」引火點香,如此對神明方稱虔敬。道士在施法時,除了燒符咒遶遍全身以外,也有燃燒「黃錢」繞身的情景。 馬祖早年智識未開,醫療資源缺乏,馬祖老一輩會以「黃錢」浸泡高粱酒,然後將它貼在皮膚或受傷的部位上,視之為跌打損傷的特效藥。而對仙界來說,「白錢」的地位較低。馬祖的喪禮出殯時,走在隊伍最前頭的人,他扛著鋤頭、畚箕,邊敲鑼、邊向天地撒著紙錢,這個紙錢就是「白錢」,它另一個用途就是用在掃墓時的「硩紙」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邱新福、賀廣義(主纂)(2014)。歲時節俗(人民志) 。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9年2月13日,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people.html;連江縣政府(2009)。98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歲時節慶、生活習俗(頁98-100、173)。連江縣:連江縣政府;陳高志(2017)。清明「硩紙」。攀講馬祖(3月29日)。2019年2月13日,取自https://voiceofmatsu.com/%E6%B8%85%E6%98%8E%E3%80%8C%E7%A1%A9%E7%B4%99%E3%80%8D/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