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屋四房公廳,清乾隆9年(1744)8月,廣東梅縣宋姓族人來高、孟梧、伯麟、存候、贍隆等五位,首先渡海來臺。後來高麟、富麟和多名親人,陸陸續續來到北臺灣,淡水廳桃澗堡的廣興庄開墾,到了清光緒年14年(1888)宋姓族人聚居於「廣興庄」者眾多,遂改名為「宋屋庄」。除了在本庄拓荒之外,也有不少宗族往外發展,遷居於竹東、關西、湖口、中壢、楊梅庄水流東,甚至於遠達美濃、潮州、蘭陽等地。宋屋四房公廳坐東朝西,是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重簷屋頂,上層硬山式,下層四面屋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