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音禪堂

觀音禪堂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於1910年落成於臺北城東門「景福門」外,是由日本曹洞宗與臺灣佛教界成員共同聚資興建,臺北別院為日本曹洞宗在臺灣的傳教中樞。木造建築的臺北別院因遭颱風吹毀,1923年重建完成的臺北別院為「近代和風式建築」,重建同時在右側建造一座專供臺籍人士禮佛的「觀音禪堂」,為中國閩南式三合院建築。1945年臺灣光復後,臺北別院因係日本寺院財產,由國民政府接收,1993年(民國82年)由臺北市政府徵收拆除規劃成「臺北市青少年兒童育樂中心」,光復後觀音禪堂改名為「東和禪寺」,保存至今。本建築以褐色(#6d5b47)部分結構、紅磚(#ae5334)與石造(#9a9182)呈現建築外觀顏色。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觀音禪堂(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30226000001)
撰寫者
吳宇凡
創作者
私人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23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