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槺榔掃帚共有14道製作工序,這是最後一道。
工序-14:用柴刀修齊長短不一的掃毛
製作槺榔掃帚最後的步驟就是「斬尾」,用柴刀切掉掃毛長短不齊的部分,修整掃把羽尾成圓弧扇形,一把掃災除厄的槺榔帚就大功告成了。不過,掃帚職人涂梅花阿嬤還特別說明,某些場合使用的槺榔帚是不能斬尾的,例如搬新家入厝時,需要準備的兩支槺榔帚放置在桌子底下,就要記得不要剁尾,保持原來刺刺的葉尖,驅邪功效比較大,經過十二天之後才可以使用;在台南至屏東一帶,要娶新娘、改運、掃墓時也會用到未斬尾的槺榔帚的習慣,可以驅邪避兇保平安。
除此之外,據說槺榔帚的威力非常強大,可掃除千災萬煞、清霉運晦氣、掃天煞地煞等避邪保平安的功用,無論開廟門、作醮、安胎神、送土神、挖地基……,是許多民間信仰的儀式中常指定使用,用來清除種種穢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