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製作槺榔掃帚前需要備料,這是第2道備料程序。
備料2:曬乾稻草桿、竹籤
槺榔掃帚是早期人們就地取材,採擷植物的枝葉紮綁而成的天然清掃器具,用槺榔葉、月桃莖、稻草、竹子純手工製作,光是備料過程就相當繁瑣,割槺榔葉曬乾撕成一片片當掃帚毛、鎚月桃莖成絲當綁繩紮綑牢固、截竹子削成籤當掃帚柄骨架、曬乾稻草稈當掃帚柄桿填充物。
竹籤----強化掃把柄用。竹籤是作為掃把柄身的骨架,以柴刀用力敲入掃毛的葉片中,以加強柄部的支撐。涂梅花阿嬤說附近如果有人在割竹子就會跟他要,因為如果沒有竹籤的話掃帚會綁不起來。
稻草----掃把柄以稻草桿填充密實是為了增加掃把柄的厚度。取一束長稻桿從中折起,密密地圍住竹籤,再把掃毛綁結上方零散的槺榔小葉收圍在稻草之外。涂梅花阿嬤說為了讓掃帚柄好握一定要塞入曬乾的稻草桿。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