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縣_朴子市_槺榔掃帚_備料1

嘉義縣_朴子市_槺榔掃帚_備料1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嘉義縣_朴子市_槺榔掃帚_備料1

在臺灣以植物為原料的傳統掃具中,民俗文化意涵最豐富的非「槺榔帚」莫屬,不但「綁單不綁雙」,一般還只能「買雙不買單」,掃天掃地,又稱「天地掃」,在塑膠掃把問世前更養活了許多家庭,堪稱史上最強掃帚。製作槺榔掃帚前需要備料,這是第1道備料程序。


備料1:曬乾的槺榔葉

採集槺榔葉是製作槺榔帚的第一步。槺榔的葉柄既粗又韌,基部的刺狀葉又尖又硬,不慎遭刺會有說不出的「酸軟痛」之感。為了順利割取葉片必須使用特製的「槺榔刀」,此刀刀柄頗長,立地高約及胸,刀刃鋒利,寬約寸許,狀如引號「﹂」,採葉人持刀伸入葉叢,將刃部彎曲處搭上葉柄,使力回抽,葉片即離幹落地,一刀一葉,俐落爽快。

用來製帚的槺榔葉必須青綠健康,稍有萎黃就不取用。採獲的新鮮葉片不能立刻派上用場,得先經日曝乾燥,從前農家多有庭埕,製帚人便將葉片平置其上,鄉村交通不那麼繁忙,也有人乾脆利用馬路曬起槺榔葉,看似路霸之舉從未引來抱怨或糾紛,對人車往來一點也沒有造成困擾,自行車、機車來來往往,壓過輾過都無妨,因為硬梆梆得槺榔葉壓軟了更好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嘉義縣_朴子市_槺榔掃帚_備料1 / 撰寫者:支流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9559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撰寫者
支流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