槺榔
槺榔的羽狀複葉基部退化成刺狀,看起來猶如尖刺,這彷彿帶刺的古老植物全身上下都好用。花蓮的阿美族稱槺榔為「搭搭巴桑」,成熟的果實味道嘗起來像棗乾,在野生植物中算是可口的;取樹心削片煮湯,清甜甘爽,對野菜達人阿美族來說是珍貴的菜餚;把一片一片彷彿帶刺的羽狀複葉圍在獵寮四周,可以阻擋野獸闖入;他們甚至把「搭搭巴桑」移植到住家附近,當成護籬保護家園。
漢人對於槺榔的運用和原住民族不太一樣。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法則下,槺榔受到先民充分的利用。根據文獻,除了食用,槺榔主要被當成器物的原料,堅硬的莖幹用來製成棋盤、筆筒等器物,成片的複葉則綁成掃帚,早在一七四七(乾隆十二)年《重修臺灣府志》就有「其葉臺人以為帚」的記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