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除了一般熟知拿來釀酒、製作糕點外,也是傳統清掃工具的主要材料。有別於金門產的高粱大都用來釀酒,林統山與黃新玉夫婦,在山區栽種高粱,卻不為釀酒,而是「專門種來做掃把」。高粱掃把只要不淋到雨,用上一整年都不成問題,而且掃起地來更好用、更乾淨。
高粱掃帚共有20道工序,這是第3道。
工序-3一開始先將塑膠繩(打包帶)打一個環結
在早期的農業時代,塑膠製品尚未出現以前,以務農為生的居民大都就地取材,採集住家周圍的植物來製作清掃器具。臺灣各地因環境不同,所採擷的植物也不同,桂竹、山棕、槺榔葉、蘆葦、芒草花梗、麥梗、高梁梗…等等多樣的自然植物都是可以拿來製作成掃把的主要材料。而綑製掃把的綁材也因地而異,有的地方削竹子製成竹篾當綁材,有些地方是利用月桃莖纖維搓成細繩,而善與大自然共存的原住民早期製作掃把時,大多都是使用黃藤來捆紮成束的。黃藤,是台灣島內特有的藤材,其莖幹特別有韌性不易斷裂,非常適合用來編製各類生活器物。而今黃藤被列為保育植物後,取材受到了限制,許多原住民只好取而代之用鐵絲或塑膠繩(打包帶)來當成紮綑掃把的綁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