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2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2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2

稻是台灣重要農作物,早年許多地方皆與其相關,如南投縣草屯鎮舊名「草鞋墩」,是往來南投、彰化農民、商買中途更換破舊草鞋的中繼站。除了編草鞋之外,稻草編的掃帚、農具更是早期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近年則在宜蘭冬山鄉及雲林莿桐等都有推廣稻掃帚的體驗活動。

稻草掃帚的製作一共有13道工序,目前是第12道。

工序12:修剪掃把柄的頂端

把線頭理好之後,就是要修掉手把端多餘的稻草。這個部份職人林秋女老師提醒,不需要留下太長的尾巴,免得掃地的時候,手會卡住,不小心還會被刺到。因此她都習慣只再多留2—3公分。這個階段幾乎就已經完成了手工掃帚。

此時,在旁的藍豐穆先生也分享了宜蘭縣政府對於稻草的做法。他說:「宜蘭縣環保局之前有做稻草回收計劃,從收割、捆綁、運輸,都讓縣政府負責,還說這樣可以同時增加就業機會,而稻草則全部提供縣府,轉化成宜蘭綠色博覽會、裝置藝術的素材;農業局每公頃也補助2千元,叫農民直接將稻草翻耕入土,不要燃燒。這樣對我們來說也真的很好,因為我們一直在推動稻草掃帚和相關手工藝,如果政府也在做,那別人就也會看到我們在做的事情,所以大家也才會越做越開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2 / 撰寫者:支流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9421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撰寫者
支流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