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1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1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1

稻是台灣重要農作物,早年許多地方皆與其相關,如南投縣草屯鎮舊名「草鞋墩」,是往來南投、彰化農民、商買中途更換破舊草鞋的中繼站。除了編草鞋之外,稻草編的掃帚、農具更是早期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近年則在宜蘭冬山鄉及雲林莿桐等都有推廣稻掃帚的體驗活動。

稻草掃帚的製作一共有13道工序,這是第11道。


工序11:處理線頭。

林秋女老師在仔細捆綁繞圈之後,總算完成了手工掃帚的手把端了。她說十年前開始做手工掃帚時,在這個步驟都不覺得吃力,但近年覺得自己力氣小了很多,很怕紮不牢,讓手工掃帚鬆開了。還好示範的這一天,有許多社區志工前來幫忙。

問及林秋女老師小時候對稻田的印象,她說,還好後來有學做稻草手工藝品,她記得小時候如果有過多的稻草,大部份農民都是在收割後就地焚燒稻草,因為聽說這樣可以殺死病蟲害,燒過的稻草翻耕入土,也能增加土壤鉀肥。可是後來大家會說味道很臭,而且還有不好的物質在裡面?雖然林秋女老師認為自己也不是很懂得其中的道理,不過,如果因為有了不同的稻草手工藝品的發展,讓稻草的利用多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是不是也就在無形中增加了稻草和稻米的價值?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宜蘭縣_冬山鄉_稻草掃帚_工序11 / 撰寫者:支流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9420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撰寫者
支流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