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是台灣重要農作物,早年許多地方皆與其相關,如南投縣草屯鎮舊名「草鞋墩」,是往來南投、彰化農民、商買中途更換破舊草鞋的中繼站。除了編草鞋之外,稻草編的掃帚、農具更是早期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近年則在宜蘭冬山鄉及雲林莿桐等都有推廣稻掃帚的體驗活動。
稻草掃帚的製作一共有13道工序,目前是第10道。
工序10:綑綁掃把柄
一直繞著的手把末端,要繞多長才算完成呢?林秋女老師建議,如果稻草夠長也夠多的話,手把末端的長度最好可以配合使用者的身高,免得掃地掃的腰酸背痛的。不過因為是稻草回收使用,真正可以使用的長度仍必須看每一次採集回來的稻草狀況,因此掃帚職人林秋女老師就會做到不能再整齊捆起來的地方為止,才準備收線打結。像我們採訪的當日,其所收集的稻草狀況良好,而且整理的非常漂亮,因此林秋女老師就把手把端做的較長,感覺起來也較為美觀。只見林秋女老師在往後端紮綑的過程中,稻草掃帚的手把越來越緊實,也越來越有好用工具的樣子,而看著從無到有的稻草掃帚,讓每天都有機會吃到米飯的我們不禁在想,稻米真是了不起啊,既帶給我們食物,還是農村生活用品的原料之一,真是太神奇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