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黍掃把不單純是傳統的清掃用具,更承載日本傳統祭儀、婚喪喜慶的文化象徵意義,歷經了數百年的發展成專業工藝,其綁紮技藝工序非常繁複,製作時每個動作都要非常確實,才能做出質感與美感兼具的掃把。
製作工序可細分為30個步驟,照片中為工序 7
工序 7:再次重複下列工序(工序1至工序5),但這束貴黍束的粗度約是前兩束的兩倍。將黑色尼龍繩捆緊之後,貴黍開始挑著捆緊「跳目」。
(註:跳目是指以尼龍繩由裡向外捆1、3、5、7根,跳過2、4、6、8根,以此類推,繞完一圈後,再換捆2、4、6、8根)
日本的箒蜀黍( ほうきもろこし,台灣稱”貴黍” ),相傳是從江戶時代由朝鮮引進日本,廣植在關東一帶,用於製作掃把,所以這種形式的掃把也稱為”江戶箒”,區別於大阪關西地區由棕櫚製成的”棕櫚箒”。 貴黍掃把的掃毛較有彈性,能深入榻榻米的隙縫和織紋中,清除髒汙比棕櫚掃把更徹底,而且它的顏色清淡高雅,比起棕梠箒的暗沉色更為討好,也更適於講究配色的編織裝飾,在市場上很快就成了主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