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縣_六腳鄉_貴黍掃帚_工序6

嘉義縣_六腳鄉_貴黍掃帚_工序6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嘉義縣_六腳鄉_貴黍掃帚_工序6

貴黍掃把不單純是傳統的清掃用具,更承載日本傳統祭儀、婚喪喜慶的文化象徵意義,歷經了數百年的發展成專業工藝,其綁紮技藝工序非常繁複,製作時每個動作都要非常確實,才能做出質感與美感兼具的掃把。


製作工序可細分為30個步驟,照片中為工序6——

工序6:重複下列工序1至工序5的步驟,製作出另一束貴黍束,作為後續綑紮的準備。

1. 以腳抵住倒置的板凳,抓一把乾貴黍,以黑色尼龍繩捆紮四圈拉緊(做為骨架)。

2. 貴黍束外加上一圈貴黍梗(填充用,使掃把稍與綑綁處粗細有致,呈現「腰身」),用黑色尼龍繩捆紮一圈。

3. 外面再加上一圈浸泡過的濕貴黍,數量需為奇數,接下來跳著捆出花樣「跳目」時才不致捆到同一根。

4. 腳抵住板凳,身體後仰以粗尼龍繩勒緊貴黍束,順勢再以黑尼龍繩捆緊,濕貴黍表面柔軟有彈性,勒緊時會明顯突出,呈現「現珠」效果。

5. 距離約5cm處以粗尼龍繩勒緊後,黑尼龍繩再捆紮一圈,打結後剪斷。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嘉義縣_六腳鄉_貴黍掃帚_工序6 / 撰寫者:支流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9398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支流有限公司
撰寫者
支流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