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與匠同行】技藝與記憶:徐明河專訪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與匠同行】技藝與記憶:徐明河專訪

本片為2019年中拍攝訪問徐明河師傅,講述自己老師以及師伯剪黏作品特色。

從學徒到出師後,自行承包廟宇工程,再轉為古蹟修復,徐明河從事剪黏與交趾陶藝術,已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他所施作的廟宇多達40幾間,連著名的大龍峒保安宮都有他的心血結晶,2015年桃園市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剪黏技術保存者」。

16歲那年,徐明河在路邊看到廟宇屋頂的剪黏工程施作,一句「這個鳳凰的剪黏是不是從尾巴開始往前做?」,讓他的師傅姚自來發現他具有這方面的天賦。拜師至今已60餘年,徐明河在剪黏技藝已是大師級的前輩,同時也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擔任教職,將畢生經驗無私傳授給對古蹟修復有興趣的年輕學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與匠同行】技藝與記憶:徐明河專訪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29378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者
班馬傳媒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10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