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芝蘭番仔井

八芝蘭番仔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有關蕃井沸泉,在舊誌曰:「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暖夏涼」。現場在芝蘭一堡三角埔,土名大稻埕三角埔山下凹地,面積約二坪。水量多,日夜連續噴出,可灌溉附近農田,又水質非常透明,可作飲用水。因原住民時代就有此泉,故稱為「蕃井」。為1860年(清咸豐10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芝蘭名勝八景而得八芝蘭之名。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一,譽稱為「番井沸泉」,表現士林地區人與自然互動之歷史文化意義。「番井沸泉」存在長久已超過三百年,見證原民生活遺跡。1709年(清康熙48年)漳州人移民至附近時已有此出水口,其後則做為飲用及灌溉之用,具生活自然互動之文化意義。整個水利設施以井口最為代表性,取其灰色(#aaaba4)為建築外觀之顏色。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八芝蘭番仔井 / 撰寫者:吳宇凡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93305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八芝蘭番仔井(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091001000001)
撰寫者
吳宇凡
創作者
私人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0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