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教會

松山教會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是松山區最古老的長老教會。是馬偕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首次到錫口傳道,接下去的兩年,馬偕都到錫口傳福音。逐漸有人加入。錫口教堂是清光緒元年(1875年)9月2日,馬偕傳教士帶引平埔族信徒,在錫口街接松河路河岸處,由陳能記捐地所成立的馬階在台灣設立的第10所禮拜堂。清光緒八年(1882)馬偕牧師在錫口街的中街建立基督教長老教會。該教會在中法戰爭時為民眾所毀。連橫《臺灣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提到:「法人之役,基隆失守,臺北士民,同仇敵愾,而無賴以為教陡勾引,大呼而起,往燬八甲教堂。已而枋寮、錫口亦遭火。事後,英領事照會地方官,請保護,乃以萬圓償之。」這就是現在基督教長老教會的錫口教會。戰後劉銘傳賠償一萬兩銀子,馬偕利用這筆錢建立錫口、艋舺、大龍峒、新店四間教堂。採歌德式的尖塔建築。日昭和五年(1930)重建時,保留了錫口教會這座尖塔。1975年饒河街拓寬,方才拆除這座尖塔。改建為現代五層樓房。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松山教會 / 撰寫者: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 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235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 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