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福興鄉西勢里,靠海且氣候乾燥、土壤鹽化,一般糧食作物無法種植。但居民無意間發現當地少有的一種雜草,學名是藜科地膚屬植物(Bassia scoparia),在陽光曝曬後,堅固耐用。於是就用紮線帶將曬乾的草綁成掃帚,販售以求溫飽,但如今已經沒落。
製作地膚草掃帚需要經過幾道備料程序,此為第二道:取籽
栽種完成之後,「種籽要怎麼留?」職人林振棟先生順手拿起手邊的椅寮為我們邊說邊示範:「古時候是用椅寮,把掃帚草拿高高的,往椅寮上敲,高高舉起,再重重放下。把掃帚草敲在上面,籽就會往下掉,一直重覆,再把地上的籽掃一掃就可以了。不過這種方法很麻煩,也很慢,要取籽很辛苦。」
我們再問:「所以現在有發明什麼機器了嗎?」
林振棟先生笑說:「沒有那麼厲害啦!我現在是把所有的掃帚草攤在地上,貨車開過去,壓平,來回各一次,再下車把掃帚草拿走,籽就掉下來了。留到下一次就可以再種了。這樣比較快啦,不然怎麼做得完?所以我媽媽都說我們現在比較輕鬆啦!」「至於種不完的籽,我們以前會拿來做堆肥。是很好的天然肥料,總之就是什麼都不能浪費就對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