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棕,顧名思義為生長在山中的棕櫚,也是台灣低海拔山區分布廣泛,幾乎舉目可見、伸手可得的野生植物。
山棕是森林中的常綠灌木叢,其碩大的羽狀葉,可製作掃帚,而長在底部的黑色「山棕毛」, 則是農業時代「簑衣」的基本材料。
製作山棕嫩葉掃把有10道工序,圖為工序8。
工序8:拆除為固定葉片而縛綁的第一個束結,重新以繩綑近葉軸端的葉片
拆除一開始暫時固定用的綁繩,用細繩重新綑綁近葉軸端的葉片,一圈一圈用力拉緊,平順地纏繞至三指幅寬成為握柄。布農族掃帚職人Sa Vungaz用山棕嫩葉所製作的掃把,是屬於一體式,也就是掃毛和握柄一體成形,未再使用其他材料如木桿或竹棍等材料做為掃柄,因此山棕細長葉片的長度即是掃帚的總長度,也就是握柄部分大約只有5~6公分左右。
如果想讓握柄更堅硬或更長,來增加施力上的便利性,可取一截粗細合宜且長度適當的木棍或者長枝竹的竹桿,削尖後插進握柄中心,用力敲入使之完全沒入握柄。掃把握柄桿的長度,可以依照個人所需習慣來調整長短,通常一般所見掃把握柄的長度約略在50-70 cm之間,現在也有許多另類的文創商品製作小型的掃帚,握柄長度為10-20 cm,適用於清掃桌面或塌塌米。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