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棕,顧名思義為生長在山中的棕櫚,也是台灣低海拔山區分布廣泛,幾乎舉目可見、伸手可得的野生植物。
山棕是森林中的常綠灌木叢,其碩大的羽狀葉,可製作掃帚,而長在底部的黑色「山棕毛」, 則是農業時代「簑衣」的基本材料。
製作山棕嫩葉掃把前需經過10道備料程序,圖為程序4。
備料4:手握桿狀嫩葉底端,高高舉起,重重甩下
採收完山棕嫩葉回來,開始編製掃把之前要先整理材料,首先,就是讓隱藏在外鞘內的嫩葉露出來。山棕的嫩葉被一層薄薄的外鞘給包覆住,從外觀完全看不出裡面葉片的模樣,在山棕叢中像是一根綠色光溜溜的桿狀物,看起來就像除去葉片的竹桿或蘆葦莖。資深職人Sa Vungaz說,要讓隱藏在外鞘內的嫩葉露出來方法其實很簡單,不用刀削,也不用手剝,完全不需任何工具,只要雙手握住桿狀嫩葉最底端,高高舉起,重重甩下,將包著嫩葉的外鞘摔向地面,並使其外鞘盡量與地面接觸而受力,如此來回數次甩幾下, Sa Vungaz一邊示範一邊說明,過程輕輕鬆鬆,三兩下,嫩葉就像脫掉外套似地一一脫離外鞘的包覆顯露出來,非常神奇。編一支山棕嫩葉掃把通常需要用到八、九支的山棕嫩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