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貢寮澳底仁和宮

貢寮澳底仁和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位於濱海公路旁的仁和宮是澳底居民的信仰中心,供奉的是漁民篤信的媽祖。始於清咸豐初年(1831年),建廟於咸豐四年(1854年),並於日據大正四年(1915)遷建現址,由當時漳派首席大木匠師陳應彬設計興建(跟北港朝天宮及木柵指南宮為同一人設計所建)。廟宇的建築形式為一條龍二進式,三川脊,硬山頂格式。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都會舉行盛大的遶境活動。

仁和宮之肇建,始於清朝咸豐初年(1850),也有一說為道光末年(1850),本庄丹裡婦女與番社(今稱新社)平埔族婦女數名,共同至林投坑(今美豔山)海岸撿拾貝殼海菜時,本庄一名婦女發現岩隙間有一木偶,當下說要撿拾回家給孫子玩,卻如何也取不出來,其中一名番社婦女,名喚<潘古錄>,說她可取出,即走至沿隙邊念念有詞,當即取出,遽然發現是木雕神像,本庄婦女認出是媽祖神尊。當下,潘古錄即將媽祖神像帶回家中奉祀,但因平埔族婦女不知如何奉祀祭拜,就將媽祖神尊與其祖先牌位同放一起。某日夜裡,潘古錄之孫子突然起乩,說出:「我本神明,為何跟妳之先祖同放一處」。一家人因此大驚,隔天趕緊送至丹裡土地公廟奉祀。

咸豐四年(1854年),經地方士紳購地建廟,始稱「仁和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貢寮澳底仁和宮 / 撰寫者:吳杉榮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024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仁和路9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514923
所在地-經度
121.9228651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吳杉榮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