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棕,常見於海拔三百公尺以下的山區或山壁間的陰暗處。顧名思義為生長在山中的棕櫚,在台灣低海拔山區分布廣泛,幾乎舉目可見、伸手可得的野生植物。早期的人們對於山棕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它碩大的羽狀葉是個寶,運用的範圍相當廣泛,例如摘下來曬乾之後可以編織成斗笠、掃把等的日常用品,而長在底部的黑色「山棕毛」,則是農業時代「簑衣」的基本材料。
過去常跟家人上山砍木柴,就會聞到路旁山棕花濃的芳香。山棕的果實呈綠色,成熟時由黃色轉成紅色,一長串的果實,吃起來有點澀卻又帶點甘甜味,但也是過去大小朋友的最愛。山棕(balidas)莖的嫩芽心是一種可口的野菜,有點甜味,在野外即使簡單的水煮山棕心,也是可口佳餚,山棕(balidas)採集季節,一年四季皆可。它的葉軸分割成細條後可製繩索,於小米收成時,可用山棕葉來綁成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