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暮春夜語(選自《第三屆蘭陽文學獎 傳承與創新》)

跟暮春夜語(選自《第三屆蘭陽文學獎 傳承與創新》)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暮春夜語(選自《第三屆蘭陽文學獎 傳承與創新》)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暮春夜語(選自《第三屆蘭陽文學獎 傳承與創新》)

本文出自《傳承與創新︰第三屆蘭陽文學獎作品集》,為散文組佳作。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宜蘭春天的雨和味道,以夏天雨的節奏和味道的不同作對比,又延伸到不同國度的雨和國情的差異,例如英國和捷克,在一冷一熱之間,有相當大的落差。最後回歸到故鄉宜蘭,這個地方的氣味,屬於一種樸素而真實的味道,沒有英國的陰鬱,沒有捷克的憂愁和熱情,這樸實的氣味,貼切的反應食材本身的特質,對作者來說,宜蘭的雨和宜蘭的味道都是一股真切不造作的風味。 文中細膩的梳別宜蘭雨的差異,例如東雨渲染、春雨落筆明快、五月的雨多情、六月的雨則是溢滿的相思,夏日的雨則是性格剛烈的女子,愛恨分明。雨的氣味則被歸類為「有土味的雨」、「下得像發霉的雨」、「滴滴答答下不乾淨的雨」。此外她也用味道來歸類地方,英國的食物總是冷的,就像他們的天氣和文化一樣,是一種褪色的驕傲與疏離,捷克熱騰騰的烤鴨則讓她相當驚艷,是她在遊走他鄉異國後的發現,以味蕾在感情上的維度,衡量食物和文化的偏好。最後回歸到個人成長經驗,在故鄉的雨和食物的滋養下成長,能夠以樸實無華的真我不卑不亢的對抗都市化,化解生活中的喧囂與焦躁,是人生中的心靈解藥。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黃憲作;郭湘綺
創作者
吳碩禹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8/10
ISBN
978-986-015349-1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