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高雄陸續成立「高雄漁業組合」、「旗後漁業組合」,「中洲漁業組合」,後來又將三個漁業組合合併成為「高雄漁業會」。1946年改組為高雄市漁會,1976年又改為高雄區漁會。
1927年,現代化湊町(今鼓山)漁港興建完成,可容納50噸以下漁船150艘,並有漁船整修工廠、製冰廠、冷凍廠及倉庫,同時興建漁民宿舍,以利發展遠洋漁業的。1936年,湊町(今鼓山)漁港已擁有完善的現代化設備,如拍賣設備、冷凍倉庫等,且有「濱線」鐵道銜接,以利漁獲的運輸,成為遠東最大的漁港、漁市場,帶動哈嗎星的漁業蓬勃發展,成為高雄的漁業重鎮。
當時清晨,漁市場內總是能聽到漁貨拍賣吆喝的聲音,及伴隨海風吹來陣陣的漁腥味,是許多當地人對這空間的記憶。1950年代,漁會成立漁民醫院、漁民子弟幼稚園。1970年代開始擴建前鎮漁港;1986年,高雄第二港口完工,漁船進出前鎮更為方便,加上1984年漁會遷往前鎮漁業大樓,漸漸地,曾經以漁業繁榮的哈瑪星便沈寂下來。
目前的鼓山漁會仍保留日治時期的建築本體,但裡面的魚市場與拍賣場空間已成了停車場,不過仍有幾艘漁船會在此作業,釣的魚就近賣給店家或居民。往二樓樓梯旁有一間小雜貨店,老闆幫忙看管建築空間,漁民出海時會在雜貨店裡補充一些物資帶上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