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黃靖雅的《微醺.莞爾》。 台灣有一支特別馴良的原住民,因其溫和的性格,使他們面對漢族強勢的侵略,幾乎無力招架,他們就是噶瑪蘭人。而今,因過度漢化的程度使他們無法被列入「原住民族」之內,這幾乎已經消失的第十族。生長在宜蘭的平埔族喚為「噶瑪蘭人」,是「平原之民」的意思。蘭陽平原本來是他們世代生長的家園,可現在還存在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人卻寥寥無幾,他們原本擁有蘭陽平原上的所有土地,被漢人巧取豪奪,迫使他們交出自己的家園。在漢人的蠶食鯨吞之下,噶瑪蘭人昔日「三十六社」的盛況不再,目前宜蘭地區比較完整的的聚落,僅剩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關注的「流流社」,在「流流社」中有三棵百年橄欖樹,如社徽般地佇立在此,相傳那是噶瑪蘭人有特殊情感的傳教士馬偕親手所植,而他們的悲歌,恰似記述美國印地安人蘇族的史詩電影──「與狼共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