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

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

「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簡稱為「果菜市場」,目前約500多攤,是全臺南市規模最大,佔地最廣的市場,占地約20公頃,為「臺南市臺南地區農會」經營。經營項目為:青果、蔬菜、花卉、家禽及零星批發,兼具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幾乎滿租。
空間配置大致上第1棟為花卉拍賣場,第2棟到第4棟為青果蔬菜交易場,第5、6、8棟為綜合零批場,第7棟為舊花卉分貨場,已改設為倉庫;另,冷藏區設備先進優良,冷藏品以紅蔥頭為大宗。
在日治時期,果菜批發市場設於西市場後方(今國華街一帶),由台灣青果株式會社代管;終戰後,當時青果市場即由臺南市政府接收。臺南市政府對於果菜市場的運作,一度於民國35年(1946)5月移交委託「南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南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果菜行紀業者集資成立。
爾後民國38年(1949),依照臺灣省政府通令,規定果菜批發市場改由市政府管理,即委託台南市農會經營,收回南台物產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權,開始了臺南的果菜市場新發展。後來出現糾紛,幾經省府與議會間長期交手研討,直到經濟部、行政院做最後的解釋,才讓紛爭塵埃落定。
民國39年(1950),向臺南市政府租借國華街62 號約500坪的空間,成為臺南市農會經營果菜市場的所在地;民國45年(1956),省政府頒令改組為「果菜批發市場」;民國48年(1959),農會相中逢甲路(現今西門路一段)處,首期興建力霸式拍賣場2棟各400坪。
逢甲路的果菜市場興建完工後,初期拍賣場於民國55年(1966)先營運蔬菜的交易,推展其業務;於民國62年(1973) 10月底再自國華街遷移到逢甲路(今西門路一段),再擴建完成現代化立體式青果拍賣場。
直到民國65年(1976)臺灣省政府頒布「臺灣省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辦法」,於是臺南市農會提出申請,亟欲自營果菜市場。
民國75年(1986),市農會在安南區溪心寮和順國宅附近購置土地,市政府央請農會提出申請,以市場為公共建設為理由,目標興建一處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即擇定怡安路現址。
清晨約3、4點左右,安南區怡安路「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以「議價方式」進行批發交易;白晝午前換上零售市場的喧鬧繁忙,一般尋常百姓家或餐飲商家的食材成為主力商品,但生活中五金百貨、日常用品也能在此購得;午後市場內有花卉拍賣營運,所以整天「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作緊湊,效能優質。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 / 撰寫者:陳桂蘭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8501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安南區怡安路2段102號
別名
果菜市場
可容納人數
500多攤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045654
所在地-經度
120.198722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休市日不開放(休市日依公告,原則上週一休市,依特殊節慶有所調整)
電話
(06)2463364
現況
使用中
資料來源
陳桂蘭,《臺南府城市場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時間分期
民國75年(1986)
交通方式
步行、機車、汽車、公車
撰寫者
陳桂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