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巫雙妹

巫雙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巫雙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巫雙妹為新竹遷徙至東部玉里居住之移民,最後又遷徙至豐田。可以看見整個台灣的「島內二次移民」路徑與過程。另由於其在當時居住於豐田鄰近,曾有部分與日本人交往的經歷。


花蓮港廳,玉里郡,玉里街~鳳林郡,鳳林街林田~壽豐庄豐田:

巫雙妹女士為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人,父母結婚後才來,巫雙妹一共有8個兄弟姐妹,因為父母親在西部找不到工作,只好揹著一個包袱搬來花蓮。一家人先是搬到玉里郡,後來因為和朋友相約而來到鳳林郡的林田,也就是現今鳳林鎮大榮、北林一帶,之後才到豐田來。當時巫雙妹也才5、6歲,住在現在的林業館後面。

巫雙妹回憶起日本時代,記得有一段時間各戶會派出一人做義務勞動。當時日本的小孩會打台灣小孩,上學要經過豐裡小學校時,若落單就會被打,所以都要跟高年級的學長姐一起走,要是兩邊打起來才有靠山。巫雙妹和妹妹們都一樣,6歲多就得學會煮飯,還記得那時候的火爐是用三個大石頭堆起來的。那時候,大人們到到凌晨三、四點就要拉牛車載黃豆直接穿過木瓜溪去花蓮,所以一早就要起床燒柴,但是,有時木柴濕濕的,一直都燒不起來,那時候就會很急,怕耽誤大人的時間會被修理。

巫雙妹還記得,童年時會玩泥土、沙包、爬樹,男生都在玩酒瓶蓋、打陀螺。學校裡,一個班上大約有27位學生,但是常常有人留級。因為她和妹妹兩人要輪流照顧3個弟妹,所以兩個人1個讀早上,1個讀下午,妹妹中午不到就會帶著3個弟妹在校門口等,還曾經穿錯鞋,兩腳都是左腳鞋子站在校門口等,看起來好笑死了。當時的衣服都是用裝糖的布做的,都是白色的,很容易弄髒,所以巫雙妹的祖母都會用鍋底的黑垢加水煮開,把布給染黑,比較不容易看起來髒,所以那時候一開始穿新衣服,全身就都會變得黑黑的。

那時候,洗衣服都是用無患子,在清潔劑尚未普遍使用的年代,無患子無疑是最佳的替代品,它那厚實的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因此大家便以無患子的果實來洗滌身體、器具或衣物。不過缺點是白色衣物洗久了會因色素沈積而變成黃色。此外,巫雙妹有一位姨丈在糖廠工作,所以她們家常有麥芽糖吃。

巫雙妹在21歲時經由別人介紹,與小學同學徐展東相戀、訂婚,但訂婚後21天都不見面,足不出戶,之後才結婚。剛結婚時生活過得很窮,巫雙妹很害怕水田裡的水蛭,所以第一年就去包甘蔗原料,而徐展東先生則一直有做生意的頭腦,在他15歲時曾經一個人拉著牛上山去載木頭,但後來牛掉入山下死了,所以少了生財工具,但他說什麼活都願意做。一直到了25歲,才終於開始做生意,開雜貨店賣糖果賣了5、6年,後來賣豬肉、開米廠、養鹿來做買賣,到了西元1973年(民國62年),開始賣玉石、木板,平常也有耕種,種植無子西瓜、木瓜、枇杷…等水果。

那時候的社會,都是請產婆到家裡幫忙接生。徐展東當兵時,他與巫雙妹生的大兒子徐永明也才10個月大,後來又懷了大女兒─徐美華,後來小女兒徐美琴出生,還差點被賣掉。但就因為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一直捨不得賣掉,因此才留了下來。巫雙妹很會做各式的客家粄食,比如說甜粄、發粄等,對於美食也很有研究,滷的豬腳不會比鳳林鎮長橋里的「滿妹豬腳」遜色,並且也會做各種創意料理,把粄做得像極了蓮霧,非常厲害。但是巫雙妹的女兒沒有傳承到她的手藝,媳婦倒是有學到一點菁華,很會做發粄,做了都會送給親朋好友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巫雙妹 / 撰寫者:楊富民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28317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出生地點-縣市區
新竹市
出生地點-緯度
24.8138287
出生地點-經度
120.9674798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國籍
臺灣
撰寫者
楊富民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