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拍攝於板橋江子翠的影像,記錄了60年代新店溪的擺渡船與舊光復橋的樣貌,這些已逝去的地景事物屬於老一代台北人的共同生活記憶。光復橋建造於日治時期,原名昭和橋,是最早連接板橋與台北市、橫跨新店溪的橋樑,於戰後始更名為光復橋。擺渡船則是近代至戰後初期在台灣各地渡河口普遍使用的渡河工具。這張影像透過人物、擺渡船與自然地景的配置,交融出看似均質和諧的人文景觀。然而,透過攝影鏡頭的捕捉,顯露出船夫略帶落寞寂寥的側面身影,為影像注入了對於個體存在的現代凝視。此外,覆蓋在船屋上的紙張也透過黑白色調的顯影,呈現近似於現代抽象畫的構圖質地。這些「現代」特徵使得這張影像不僅是特定人文時空的記錄,更是賦予「人」和「物」在影像上的主體性與想像的維度。 唐惠宇-「110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