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正10 年(1921),新竹縣竹東鎮員埬仔的富家甘承宗,捐鉅款興建竹東東寧路石拱橋,地方人為回應其盛情,共襄盛舉,集資於橋頭建立茶亭,因亭身向東,每日迎接晨曦,又地處淙淙水邊,因此名為曉江亭。 竹東地區的輕便軌道,在地客語俗稱「輕便車」,是在1907年由新竹拓殖軌道株式會社鋪設新竹到竹東段,1923 年竹東地方實業家組成「竹東軌道組合」,鋪設上公館至上坪的鐵道 ,以方便木材及其他物資運送,也是居民和學生通勤的交通工具,在1940年裁撤前,曉江亭一直是輕軌休息站。 曉江亭旁有土地公、大樹,橋下有洗衫坑,整體環境從日治時期至光復後的改變都不大,只有土地公多加了鐵皮屋頂的防雨設施。 大約公元2000年,葉裁為使用中的Contax Rts相機,新添了一顆70mm的定焦鏡,他來附近訪友,再到這個充滿古意的老建築前,想要試試鏡頭的表現力,等了好一會,拍了好幾張,都不太滿意,直到太陽高昇,撐傘提水桶要下去溪邊洗衣的婦女出現,才覺得畫面生動起來。巧的是,土地公內也有信徒在忙,外面行人和暗處信徒,一明一暗,一外一內,為在同一平面的建築,增添了動人的生活氣息。 古少騏—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