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彈珠汽水

彈珠汽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彈珠汽水,源於1872年英國人Hiram Codd為了解決汽水軟木塞封口的漏氣問題,而發明出玻璃珠封口。1876年,蘇格蘭裔藥劑師兼企業家阿歷山大‧卡梅倫‧西姆將青檸和檸檬口味碳酸飲料的彈珠汽水傳入日本,深受歡迎。而彈珠汽水的日文名稱「ラムネ」,來自英文的 「lemonade」(レモネード,檸檬水)的錯聽。於1895年日治時期,彈珠汽水跟隨日軍來到台灣。 蘇澳冷泉,擁有大量二氧化碳,生物因缺氧而無法在泉水中生存,使得早期蘇澳先民以為泉水有毒,而不敢親近。直到日治時期,日本軍人竹中信景軍旅至此,因口渴飲用泉水,發覺清涼爽口,令人神清氣爽。飲用冷泉的深刻印象,讓竹中信景解甲後,回到蘇澳投入冷泉研究。證實冷泉無毒的竹中信景,將泉水視作彈珠汽水的最佳天然原料,於七星山下,開設台灣第一家汽水廠。利用蘇澳冷泉含的碳酸水,加上糖與香料,以日語音譯命名為「那姆內」的蘇澳冷泉汽水,就此聞名。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彈珠汽水 / 撰寫者:莊文生;鄭文嵐;徐永昶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8275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徐永昶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