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週美橋步月

週美橋步月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歷史背景】成美長壽橋前身是長壽吊橋,民國三十六年(1947)時,時任臺北市第二任官派市長游彌堅為慶祝先總統蔣中正六秩華誕,倡議樂捐成立「興橋基金」而建成的。民國三十七年(1948)二月竣工,命名「長壽橋」,正式開放通行。直至民國五十六年(1967)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又更名為「成美吊橋」。七十年(1981)六月,成美吊橋逾齡封閉,等待拆除。內湖和南港地方人士陳情保留。最後,市政府於七十三年(1984),將本橋樑拆除,但在八十年(1991)十月,另新建竣工「成美長壽橋」,僅供人行跨河陸橋之用。在彩虹橋未完工之前,是聯絡內湖週美地區與南港、松山間主要的橋樑,溝通內湖新明街居民與松山饒河夜市、松山車站間的主要通道。鯉魚頭畔,大約在今松山慈福宮位置,相傳錫口為一鯉魚吉穴,清朝時,時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並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

【題解】詩作見於六十年四月《詩文之友》三十三卷六期及《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四○六。

【作者】林振盛(1933—),號承缽居士,臺北內湖人,煙酒公賣局屆齡退休。曾任菸酒業產業常務理事、中國國民黨生產事業黨部、區黨部暨支黨部委員。素耽吟詠,於詩則師事莊根茹、李春榮。曾任「松社」總幹事、第七任社長,臺灣瀛社詩學會常務理事。

【注釋】搦筆:執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搦:〔ㄋㄨㄛˋ〕)

【譯文】夜空中懸掛著一輪明月,顯露出嬌柔的倩影,所照之處是遍地秋光。在長壽橋中隨意地漫步,鯉魚頭邊快樂的吟哦詩章。效法李白舉杯邀月對影成三的樂趣,提起筆來發抒情志,已經接近癡迷的程度。衷心期待年年都能相互邀約,這種快意的情事,我一定不會缺席的。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週美橋步月 / 撰寫者:林正三、蔡素貞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8130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創作者
林振盛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3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