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江泛月

松江泛月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歷史背景】松山舊稱「錫口」原意即為「河流彎曲處」,可見該河對於本區的重要性。基隆河從今天的松山慈祐宮一帶開始呈現河川進入平原之後常見的曲流地形。南岸就是「錫口街」,形成港市。進入臺北盆地之後,基隆河河道在洪水平原上自由擺動下擺動幅度很大,因此曲流地形十分發達。松山區的歷史發展就從這裡展開。早期基隆河水深可以行船,船隻往來頻繁,河面上各種船舶進進出出,來往於宜蘭與臺北之間,忙碌異常。河、船和人一起創造錫口早期的生活和文化。這種繁榮的景象,在同治年間盛極一時,因此錫口街一代當時還被稱為「小蘇州」。錫口街因航運而繁榮,當基隆河因淤淺而無法行船之後,錫口街自然繁華落盡,在日據時代小蘇州就已黯然失色。

【題解】詩作見五十四年一月《詩文之友》二十一卷三期及《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三八六。

【作者】李添福(1899—?),字浩如,號翠庵。臺北中崙人。善詩,初於學校任教,嗣遊扶桑,入東京日本大學深造。學成歸臺,從事進出口貿易,雖日與籌算為伍而不廢吟哦,入「瀛社」與「松社」,卒年不詳。

【注釋】桂棹:亦作「桂櫂」。桂木製的划船工具。《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九曲:比喻迂回曲折。

【譯文】到松山來尋幽訪勝,任意輕搖著小舟,一輪皎潔的滿月浮在水面之上。桂木製成的船槳不停的搖盪,情致極為高雅,岸邊蘆花,悠閒綻放。夜半時分,月光照著天河,斗宿和牛宿燦映著萬頃的波光。聽說此地的潮水迂回而曲折,有似大陸的蘇州那江南的水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創作者
李添福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3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