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童年

松山童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中是老房子位於臺北市撫遠街88巷的眷村(汽基新村)。撫遠街原為基隆河堤防外的泥土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取名撫遠街,與舊撫遠街同名,全長1890公尺。塔悠路最初是以撫遠街為路名,和老撫遠街成了連體嬰,在地人雖冠以新、舊做為區別,仍然令人混淆困惑,於是莊敬里里長周德潤向松山區戶政事務所建議更改路名。民國89年母親節舉辦里民投票,隔年4月正式更名「塔悠路」。塔悠路是繼凱達格蘭大道之後,以原住民記憶命名的道路。「塔塔悠」原是凱達格蘭平埔族社名,原意是指女子髮飾,平埔族未婚少女用白色的狗毛和貝殼等編織成髮圈,戴在頭上當做裝飾。

照片中的女孩所穿之連身衣裙、白襪、皮鞋、髮夾為當時小學生制服。當時的眷村多半是木屋瓦房,極為簡陋,空間狹小,僅有遮風避雨的功能,每戶約在6坪至10餘坪,巷道狹窄,各家沒有專屬的衛浴廚房,必須共同使用公廁,隨著小孩出生及成長,為了增加使用空間,每戶都會向外加蓋違建,或是自行增建層樓。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地點-地址
撫遠街88巷
地點-縣市區
臺北市
撰寫者
松山區公所
時間起
1959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