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明宮,位於臺東縣鹿野鄉瑞和村通往瑞源的馬路旁,為單殿懸山式建築。瑞和,清代稱「大埔尾」,日治時屬「大原」(即戰後之瑞豐村),居民主要來自苗栗、雲林。瑞和建村後,早期瑞和地區因無媽祖廟,因此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時,來自花蓮鳳林的戲班,都會到鹿野前鄉長徐振武家的稻埕演出。由於當時已有媽祖會的爐主組織,對信徒來說,媽祖無定所造成諸多不便。
民國55年(1966)鍾萬章先生又自北港請回媽祖聖像後,由每年輪值之爐主請回供奉。因沒有固定奉祀處所,故此鍾源欽、吳燕輝、陳文等發起規劃籌建,由擔任過鹿野鄉建設課課長的徐國章設計,後於民國71年(1982)安座落成。由於年輕人大多離鄉就學就業,年長者又忙於農事,因此福明宮舉辦的活動不多,但每年2月到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活動乃村中大事。
李府千歲為陳萬予先生於民國64年(1975)自雲林東勢分靈而來,故也有回東勢進香的活動。由於瑞和村民半數以上為客屬,所以福明宮信徒也是閩、客各半數。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