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福建泉州移民入墾松山地區之後,因據河運之便,商旅往來交際頻繁,始有學文識字之需要。當時沒有正規學校,只有豪富子弟,得以禮聘塾師授業,故讀書識字者,皆為縉紳豪富之裔。松社正是在此風氣下所形成,借詩社之名,謀圖中華文化之傳承,誠所謂「深慮斯文湮沒,儀注廢弛,百計弘揚,使之不墜。」所以松社在日據時代,對松山地區文運之肇興,實居舉足輕重之地位。
松社成立於昭和四年(1929年),為臺北市唯一以行政區命名之詩社。成立之初社員有(以年齒為序)陳復禮、陳茂松、莊根茹、張欣如、王華軒、蘇清林、黃梅生、林江郁、陳聖鑄、葉瑞堂、陳金含、林韓堂、王子榮等十餘人。松社創始成員,都為為當時紳耆及社會領導人物,如陳復禮為礦業鉅子,松山信用組合長,並創復記產業合資會社,且任松山(錫口)區長多年;陳茂松亦任錫口區長多年;王子榮自大正九年(1920年)畢業即任教松山國小,光復後升任校長,直至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退休。
據七十五年度名冊計有社員蘇水木、陳焙焜、林振盛、李春榮、陳榮弡、黃義君、陳福、吳鏡村、莊木火、林韓堂、李伯臻、周金土、王精波、鄭鴻音、李松蒲、林文彬、鄭火傳、李傳芳、盧坤、楊阿本、林正三等二十餘人。至八十九年度為蘇水木、陳聖鑄、林韓堂、王精波、李春榮、黃鷗波、陳榮弡、陳焙焜、蘇逢時、駱金榜、林振盛、鄞強、黃天賜、許又勻、黃際淙、洪玉璋、劉美惠、林素華、張惠民、洪澤南等二十名。九十四年度重編名冊,名譽社長李春榮,顧問陳榮弡、林正三,社長林振盛,總幹事洪世謀,社員蘇逢時、駱金榜、黃義君、張耀仁、葉金全、鄞強、黃天賜、許又勻、洪玉璋、翁正雄、劉美惠、林素華、張慧民、廖碧華、洪澤南、甄寶玉、李珮玉等計二十二名。
第一任社長陳復禮先生,自民國十八年(昭和四年)秋節翌日創社起至四十九年去世;第二任社長莊根茹先生,自民國四十九年接任至六十年去世;第三任社長林江郁先生,自民國六十一年接任至七十一年去世;第四任社長王定傳先生,自民國七十二年接任至七十三年卸任;第五任社長林韓堂先生,自民國七十三年秋接任至八十七年冬卸任;第六任社長李春榮先生,自民國八十七年冬接任至九十三年底卸任;第七任社長林振盛先生,自民國九十四年初接任,九十七年後林氏中風改由翁正雄接任;因翁氏隸籍新北市新莊區,遂漸與松山脫離關係。雖然松社創於松山,但是近年來松社活動力已大不如前。
松社成員皆為當時政經及教育界之中堅。故流風所至,翕然景從,加以光復後政府當局積極推行國民教育,松社成員中又多為教育界之尖兵,投入松山地區之基層教育,為鄉梓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且於詩教之弘揚,更是不遺餘力。此乃光復後本省諸多詩社,因成員日漸凋零,而又無繼起者不得不淪於解散之地步,而松社仍能屹立不搖之原因。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