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棺材街

三峽棺材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民國50-60年代(1960-1970年代),民權街(今三峽老街)上經營許多棺材店,被在地區居民稱為「棺材街」。染坊在日治時期式微後,店舖租金大幅降低,加上許多住戶搬走使得房屋破舊不堪且沒人整理,且早期三峽山區盛產適合製作成棺材的木材,如:肖楠、杉木、檜木等,交通與取財也相當便利,於是民權街上開始出現許多棺木店。

民權街上的建築結構為狹長型且深度較深,因此建築前半段當棺材店舖營業,後半段則為製作棺材的工廠及倉庫。每當棺材製作完成後製作人員會隨即將棺材立起來放置於倉庫中,且不上油漆。當有人過世需要購買棺材時才將棺材倒下平放,開始上黑色油漆,第二天隨即運往喪家家中,入殮後師父才會將棺材外面畫上蓮花、白鶴等花樣。

鼎盛時期光是民權街上就有高達8間棺材店,由於當時板橋、臺北地區並不流行火葬,因此都會前來棺材街挑選購買棺材進行土葬。隨時代演變,現今喪葬儀式漸漸以相對快速簡單的火葬為主,對於傳統棺材的需求也逐漸減少,許多棺材店也因此歇業或遷移至別處。如今只剩下經營40年的利德棺木店仍在堅守著這項傳統產業。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三峽棺材街 / 撰寫者:甘樂文創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7486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9311635
所在地-經度
121.3683036
是否開放
撰寫者
甘樂文創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