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利吉流籠遺跡

臺東利吉流籠遺跡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東利吉流籠遺跡

利吉流籠遺跡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利吉大橋東側河床。早年往來臺東、新港(現今成功)之間,行經卑南大溪時,必須選溪面較窄的地點以及水位最低的時候橫渡,危險且不便;日治昭和7年(1932),在臺東卑南溪吊橋(現今臺東大橋)建造之前,臺東廳為了便利臺東、新港之間的往來,在今利吉大橋附近,設置鋼索流籠,供行人渡溪。唯東部夏季颱風頻頻,流籠常遭摧毀,時毀時修。戰後,當地居民李坤章自行設置鋼索,載運村民與農業產品渡溪來往臺東。民國68年(1979) 開始,當地村長和村民向縣政府提出建橋訴求,民國78年(1989) 終獲准,民國80年(1991) 動工。於民國83年(1994) 利吉大橋開始通行,流籠也因此正式被淘汰,目前只剩下位於卑南溪北岸的流籠臺基遺跡,臺基主體為鋼筋水泥,現今還可看到遺跡,立於兩塊高低懸殊的巨石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在地-地址
利吉村利吉大橋東側河床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808264
所在地-經度
121.136031
是否開放
現況
只剩遺跡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5-0314-2:片羽永恆:臺東縣文化資產老照片集(2016,原鄉興業企劃小組撰稿,臺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頁92-93。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民國戰後時期
撰寫者
高翊寧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