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水橋南老街

鹽水橋南老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橋南老街位於興隆橋之南而得此名。整條街建造於清光緒初年,因臨近鹽水舊港而盛極一時,曾為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商家林立,商賈大戶錯落,街上最具特色的是早期住店合一老式建築。

整條老街總長400公尺、寬6.8公尺,是臺灣現存清朝古道之一,整條街道最大特色是街屋,均為傳統閩南三進式建築,建材採取當時通商貿易大陸進口的壓艙底紅磚,早期因當地為商家,建築形式採住店合一,主屋與街道則建有單坡向屋簷,古稱「簷簾跤」,供人遮陽避雨用,另也有方便顧客行走的「亭仔腳」。

此外,古厝店鋪正上方挑高空間,則用於存放貨物及防盜。臺灣多數老街面臨街道拓寬、時代變遷等因素,紛紛革新,鹽水區橋南老街因未面臨上述變動,整體空間大致上仍能維持古意盎然,不過,目前街上多為一般住宅區,也僅存少數幾棟清代年間老屋可供參觀。

臺南縣市政府合併後,連年舉辦月津港燈節,逐漸活絡月津港觀光,橋南老街更在月津港燈節帶動下,每年湧入數以萬計國內外觀光客,品評橋南老街氣味。

隨著鹽水港沒落,橋南老街也漸漸轉變成為住宅區,最有看頭的,當屬傳承超過200年的「泉利打鐵店」屹立不搖,傳承至今已到第六代,第五代傳人李一男至今仍守著老店舖打鐵,每年端午節取午時水也是一大特色,平日也總會吸引遊客駐足、拍照,成為老街最吸睛風景。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鹽水橋南老街 / 撰寫者:曹婷婷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73637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橋南街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18575
所在地-經度
120.16044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曹婷婷,《臺南巷弄文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鹽水區公所網頁 郭瀛宗,《鹽水鎮的滄桑史》,《南瀛文獻叢刊第二輯-輿地纂要》,臺南縣政府,1981,頁269。
撰寫者
曹婷婷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