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鎮安宮

鎮安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該廟位於新城鄉北端之新城社區,大正11年(1922),北三棧的林清祈先生,由宜蘭迎神像遷徙後山花蓮新城鄉草林(今順安村)奉祀於海邊建廟,取名「鎮安宮」。因地勢低窪,該廟在颱風中為海浪沖失。昭和4年(1929),由黃阿龍先生發起於現址建廟,當時日本人實施皇民化政策,拆廟毀神像,該廟之主神開漳聖王神像,因被村民攜往北三棧林清祈家中躲避,而逃過此劫。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始由地方善士以立霧溪河床之漂流木重建廟宇。民國55年(1966),鑒於廟宇年久失修,由時任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倡議重建廟宇,始有今日之規模。
漢人在花蓮的發展,不若西部有著數百年的步幅,留至今日之寺廟,更鮮少有百年者,或許花蓮的寺廟不若西部眾多寺廟古老,卻指出了花蓮人文空間發展的若干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是花蓮未來人文發展的重點。本文廟宇根據,係以花蓮縣政府民政局禮俗文物課「花蓮縣寺廟一覽表」中,有登記的廟宇為主。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鎮安宮 / 撰寫者:林子煜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73354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林子煜
創作者
姚誠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30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