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平安宮

平安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日治時代,宜蘭縣羅東、頭城、壯圍地區的漢人多移居此地,賴淘金或捕魚為生。根據該廟主事陳合春先生言,昭和12年(1937),他五歲隨父親自宜蘭壯圍茅仔寮遷來此地,當時,平安宮已存在。但舊廟址在目前廟址的東北方,較接近海邊,舊廟現仍存在於崇德漁場旁,內放置漁網,硬體結構古色古香,還算完整。根據舊廟牆上之寄附芳名錄所載年份為「民國36年(1947)重修」,可見此廟真正的成立時間至少應在昭和12年(1937)前。陳先生回憶說,當年初來此地時,崇德之漢人只有八戶,現在漢人已增至幾十戶,均為福佬移民,當時立霧溪口之淘金可謂盛極一時,平安宮和當地淘金者之間有著深遠的聯繫。
本文係以花蓮縣境內有登記立案之寺廟為主,挑選其中九十間為對象。在撰寫體例上,廟宇部分採名稱、地址、主神、配神、沿革與特色,平面神像配置圖及基本資料諸項分例,在佛寺部分,為彰顯正統佛教信仰與一般民間信仰的區隔,則以另類方式呈現。而在寺廟分布空間的排列順序上,則係以「由北而南」的鄉鎮行政區編排,以利讀者查閱。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林子煜
創作者
姚誠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30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